历史悬疑与红色叙事的另一种方式 读金融小说《小石楼》

会员昵称:小编 会员头像: 关注 投稿量: 粉丝量: 关注量:

  小说《小石楼》的题目暗藏玄机,其原型是位于石家庄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小灰楼”,现为石家庄市的地标建筑。这里发行过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云舒小说《小石楼》,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有着革命经历的富家千金形象,她影影绰绰地重现于人们眼前。

  云舒选取了其所擅长的金融题材,从当代写起:循着银行行长程启明的日常工作场景,现代银行业务发展决策与隐秘的亲情谜团这两个轴线齐头并进,为读者渐次呈现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际遇、不同价值取向下的多重情节。

  历史悬疑,推动《小石楼》向历史深处追踪、叩问真相,而红色记忆又是《小石楼》里不同年代人们凝心聚力的情感牵绊与价值归属。程启明爷爷的离世,留下了“记着找证据,还女小石清白”的遗愿,成为探究历史真相的头绪引线。

  程启明的爷爷原姓石,从程启明父亲口中得知,爷爷是因为女小石改了姓;再往前追,原来程启明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齐小三。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从各路而来为革命英勇捐躯的青年鲜活地从历史深处走来。

  因地下工作的需要,小说中人物的称呼、身份随着时局发生变化,加上满城风言风语,女小石与万公子、齐小三、燕三似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瓜葛。

  程启明是革命者后人,作者力图通过这样一个兼有旁观与在场意味的人物角色,用当代金融从业者这一重要关联身份,将历史悬疑完全打开并融入了城市记忆的红色叙事中去,从而并构成了当前金融业在推进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新景观。

  《小石楼》后半部对历史内情做了完全还原,红色叙事的重头部分也愈显峥嵘。当历史被重新打开后,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实施项目齐头并行。作者云舒围绕旧城改造项目从多个层面细腻写实,以文物局老徐发现万公子当年的日记为突破口,追踪到了历史疑云中令人感泣的真相,以实据力证了女小石清白无瑕——1946年春,共产党员万小方与进步青年齐小三、女小石共同谋划建立了一条突破国民党封锁的地下金融通汇线,在向党组织上缴黄金的秘密行动中,万小方、女小石、燕三不幸罹难,而用生命守护的那箱黄金,70多年后在旧城改造项目实施中由挖掘机在小石楼旁的大槐树下挖出来方重见天日……至此,一个大公无私,为党的革命事业奋然牺牲了个人亲情、爱情、青春乃至生命的传奇革命者的立体形象,深深镌刻在了城市记忆的丰碑之上。小石楼的文物遗存也因其历史承载的分量而成为新时代场景中的动人续笔与人物铭传。

  当程启明代表总行为小石楼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揭牌,当小石楼作为城市客厅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现代化城市印象中的红色叙事仍然卓荦不凡,小说《小石楼》因其独特的历史明证与现实传承成为当下的一则动人启谕,其充盈的精神储蓄更成为金融背景下链接历史与今天的、兼具价值尺度与人文情怀的另类文学注笔。

  除了别具心裁的叙事打开方式,《小石楼》的语言功力也为小说增色不少,历史悬疑因游刃有余的语言浸润而具有了气象氤氲的渲染力,尤其燕三就义那一段,将江湖义举写得荡气回肠。

  “小石楼”作为历史文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美学、建筑等方面,《小石楼》体现着作家在历史反思中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新的发现与打开方式,这种日常化的解读真正被今天的人们理解。云舒小说的独特价值在于,她能以金融行业的专业化写作方式自由出入,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时间距离与情感隔阂,同时在叩问追踪历史真相之后焕然呈现,这样的小说质感不仅为历史叙事提供了一簇崭新景观,也为红色题材的当下书写另辟蹊径,从而竞放出一派丰饶气象。

    责任编辑:赵乘锋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评分:
    总分:0.00

    您好,访客!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点击按钮快速添加回复内容: 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 加油 生气 路过 威武 推荐
    发表
    暂时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投诉建议

    感谢您的投诉及建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